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1 期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历史启迪和现实意义 》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在科技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科技导报》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部长宋玉荣,探讨了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历史启迪与现实意义。
钱学森经典著作《工程控制论》(英文版)自1954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和捷克版,在科技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今该书出版已逾70年,成为世界范围内“自动控制领域中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从钱学森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本经典著作为钱学森在1978年联合许国志、王寿云共同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回顾钱学森从研究工程控制论到提出系统工程思想的历程,特别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3种文化属性视角考察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对于深入了解钱学森思想的形成与理解钱学森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历史启迪,同时对于当下树立文化自信、科学自信和创新自信具有现实意义。
钱学森早年赴美求学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技术研究,直到1950年被迫滞留美国之后开始转向研究工程控制论。钱学森解释称,“我认为中国总有一天要翻身。翻身后要实行工业化,必须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加快工业化速度”。由此可见,钱学森选择研究工程控制论蕴含着强烈的科学报国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选择。
钱学森经过数年努力后于1954年完成工程控制论的研究与书稿的撰写,《工程控制论》的出版引起世界科技界广泛关注。1955年,钱学森回国不久,就在中国科学院讲授工程控制论相关课程。《工程控制论》也成为钱学森领导火箭导弹技术研制时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新中国尖端科技研制过程中得到运用,由此积累的经验又为钱学森提出系统工程思想奠定了实践基础。当1978年钱学森联合许国志、王寿云提出系统工程思想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对中国航天科研组织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并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
不止如此,钱学森还以系统工程思想为出发点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理论或思想,包括总体设计部思想、开放复杂巨系统、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值得一提的是,从研究工程控制论到提出系统工程思想,深刻体现了钱学森作为战略科学家的特质。特别是在领导中国航天事业创业的起步阶段,钱学森凭借强大的跨学科理解能力、跨领域组织能力、跨机构管理能力,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大力协同和集体攻关完成导弹研制任务。以系统工程思想为线索看钱学森的科研过程和思想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作为爱国科学家在科技报国使命之下从科学家跨越到思想家的路径。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形成过程同步于钱学森取得学术成就和做出科技贡献的过程,即在此过程中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
1)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包含着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整体论思维。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方法论,是以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为立意的,而此种思维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钱学森将近代自然科学的还原论思想和中国传统科学的整体论思想有机融合又进一步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2)从现代科学文化看,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是以数理逻辑和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大规模科研组织管理经验。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数理逻辑和实验科学的兴起,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更加精准化、定量化、主动化。钱学森接受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现代科学教育,对数理逻辑和实验科学的运用以及大科学时代的科研组织管理的重要性都有着深刻理解。钱学森、许国志和王寿云提出系统工程思想时不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系统工程的成功个案作分析,同时还着眼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以在总结国内外经验过程中整理与提炼出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内容。
3)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看,钱学森作为科学技术泰斗的同时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对于钱学森不仅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更是科学的方法论。钱学森在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揭示出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呼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解决问题工具的同时,自己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攻克大量关键技术,为中国许多重大航天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理论基础。他坚持“从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角度来看问题”,并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时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科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自觉,同时又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方法,由此体现出文化自信、科学自信和创新自信。这恰恰也是当下的科技工作者们需要从钱学森身上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想滋养。
以史为鉴,重温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既是立足现实和资政启智的需要,更是面向未来和呼应时代的需要。发挥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时代价值,让系统工程思想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光发热”,这也是钱学森生前不遗余力推广系统工程的初衷所在。
作者简介:宋玉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吕成冬,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